吃下肚子的食物,一定會變成養分嗎?無論是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、維生素,還是水都有可能沒辦法被身體好好利用。在本篇文章中,和優善糧一起看看,蛋白質吸收不良對身體有什麼影響,還有我們可以怎麼改善吧。
蛋白質吸收不良的 3 大原因
要解決蛋白質吸收不良的問題,首先要先了解蛋白質消化吸收的過程、找出根本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
簡單來說,消化的第一關是在口中,透過咀嚼的方式將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打碎。接著,食物被吞嚥至胃中,並在胃酸、胃蛋白酶(Pepsin)及胃的蠕動作用下初步分解。接下來,食物進入腸道,胰臟分泌的胰蛋白酶(Trypsin)、腸道中的蛋白酶(Proteases),以及膽汁共同作用下,將蛋白質分解為「胜肽(Peptide)」與「胺基酸(Amino Acid)」,最後由小腸吸收。
也就是說,影響蛋白質消化和養分吸收的因素有:
- 胃酸分泌:胃酸幫助改變蛋白質性質,同時還可調節胃中的酸鹼度,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。
- 胃蛋白酶:胃蛋白酶負責將蛋白質切成小片段。
- 胰酶與膽汁:胰蛋白酶有助於分解蛋白質;而膽汁雖然主要用於消化脂肪,但在蛋白質消化的過程中,也有間接的幫助。
- 腸道酸鹼值:腸道內的酸鹼值影響會酶的活性,胰蛋白酶在偏酸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功效。
- 腸道刷狀緣酶:在小腸中繼續分解蛋白質。
- 腸道功能與健康狀態:腸道發炎、腸道疾病等會減少分解後的蛋白質被身體吸收的程度。
- 蛋白質種類:蛋白質種類眾多,各有不同的結構,也會影響到消化速度。
在日常生活中,以下情況也可能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:
- 進食速度:食物沒有充分咀嚼就進到胃中,可能會降低胃酸和酶的效率,從而影響蛋白質的吸收。此外,吃得太快還可能導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短,蛋白質未能與胃酸和胃蛋白酶充分作用,便進入小腸,影響後續的分解與吸收。
- 蛋白質種類選擇: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結構不同,消化速度也不同。一般來說,動物性蛋白質較容易消化。
- 身體機能:胃、胰臟、膽和小腸都在消化與吸收蛋白質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若有相關疾病,可能會影響到酶和膽汁等的分泌情況。胃與腸道的酸鹼狀態,也會影響酶的活性。最後,小腸的健康狀態、蠕動情形,則關係到小腸吸收蛋白質的狀況。
而肝臟與腎臟疾病會影響到身體中蛋白質代謝(Protein Metabolism,也就是身體分解和合成蛋白質的過程),因此也可能會造成蛋白質吸收不良的問題。
如何解決蛋白質吸收不良的問題?
綜上所述,改善蛋白質吸收不良最簡單的方式是,細嚼慢嚥、放慢吃飯速度,讓食物可以經過充分咀嚼,再進入胃中。身體分泌來消化蛋白質的酶和膽汁,也才有時間好好和食物作用,徹底分解蛋白質。
除此之外,可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一天三餐補充,避免短期內大量補充蛋白質,以免出現消化困難的問題,反而減少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效率。下面是整理容易吸收的蛋白質來源:
- 瘦肉(雞肉、魚肉、牛和豬瘦肉)
- 雞蛋
- 豆腐
- 茅屋起司(Cottage Cheese)
- 希臘優格
在選擇蛋白質時,也可以照自己的身體情況,選擇適合的蛋白質來源。例如有消化蛋白質困難,可以選擇較容易消化的動物性蛋白質;而植物性蛋白質,因有纖維質和其他營養成分,可協助腸胃蠕動、改善腸道菌叢,對消化系統較有益。豆類、穀類、堅果等,都是適合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。
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食材外,還有哪些蛋白質來源呢?可以參考《10 大蛋白質來源》文章。
若改變飲食習慣之後,蛋白質吸收不良的問題仍持續發生,可以考慮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,進一步檢查身體,找出根本成因。
蛋白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,身體會發生什麼事?
不過我們又沒辦法看到身體裡的消化和吸收情況,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蛋白質吸收不良問題呢?身體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、或蛋白質消化不良,可能會出現以下徵兆:
- 肌肉流失:蛋白質是肌肉的主要成分,蛋白質攝取不足,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肌肉逐漸流失,甚至引起體重下降問題。
- 身體疲勞:蛋白質中的胺基酸對維持身體能量至關重要,胺基酸不足會導致疲勞,感到缺少能量。
- 免疫力下降:免疫系統需要胺基酸維持,因此身體沒有足夠的胺基酸,會減弱免疫系統功能,更容易生病。
- 指甲與頭髮變得脆弱:指甲和頭髮需要蛋白質(如角蛋白)來保持強度,缺乏蛋白質會導致斷裂和脆弱。
- 皮膚乾燥粗糙:皮膚中的蛋白質(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)有助於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水分,缺乏蛋白質會使皮膚變乾燥、出現皺紋等情況。
- 胃酸逆流:蛋白質在胃中無法順利消化,可能會造成胃酸過多和逆流的情況。
- 胃部不適:胃脹氣、胃痛、胃痙攣或其他問題,特別是在吃過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之後,可能是因為無法消化蛋白質而造成的。
- 餐後疲倦:吃完富含大量蛋白質的食物之後,可能特別感到疲倦,因為消化不良而讓胃部長時間充滿食物,而消化食物時,又需要更多能量,身體因此感到沈重、緩慢。
- 時常想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:身體無法充分吸收蛋白質的養分,讓人想要補充更多蛋白質。
如果注意到自己身體出現了以上情況,可能就要留意自己是不是蛋白質攝取不夠,或是吃下肚的蛋白質沒有被好好利用了喔。
蛋白質對於人體的重要性
蛋白質對於我們身體的重要性已經是老生常談,但蛋白質為什麼這麼重要、對我們的身體來說,蛋白質功效有哪些呢?肌肉、免疫系統、指甲、頭髮、皮膚、酶、荷爾蒙等等,都需要由蛋白質作為基本組成材料。也就是說蛋白質可以讓我們長肌肉、加速傷口復原、提升免疫系統、促進體內化學作用,並增進皮膚、頭髮和指甲的健康。有這麼多益處,最好是要充足攝取。
每天的蛋白質攝取量
但多少蛋白質才算是足夠呢?衛福部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建議,標準體重的 19 歲以上男性每日應補充 70 克以上的蛋白質,而女性應補充 60 克以上的蛋白質。
畢竟蛋白質是構成身體多種成分的重要物質,因此建議的補充量與體重大有關係。為此,也可以透過「每公斤體重」來估算每日應攝取的蛋白質量。
每公斤體重建議攝取量(克) | |
---|---|
一般成年人 | 1.1 g/kg |
長輩(70 歲以上) | 1.2 g/kg |
孕婦 | 1.1 g/kg + 每日額外攝取 10g |
哺乳婦女 | 1.1 g/kg + 每日額外攝取 15g |
飲食均衡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基礎,但從多種不同的食物來源攝取營養素其實只成功了一半,營養素能在我們體內順利消化吸收,才是關鍵。有時候已經在飲食方面下足了功夫,但身體沒辦法照單全收,營養素的效果自然打大折扣。日常生活中,多留意身體和自己的對話,注意蛋白質是否有攝取或吸收不良的警訊,及早處理,才能達到飲食健康的目標喔。